评估清晨血压无疑是提高血压管理质量的一个有效切入点,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的重要手段。目前,我们在全国50余家医院进行中国24小时动态血压登记研究,已登记近4000例进行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者。该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对比动态血压、家庭血压以及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以及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该研究能为清晨血压有效评估24小时降压疗效增添新证据。
控制清晨血压 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示,降压治疗应有效控制夜间血压和晨起血压。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峰,因此管理好清晨高血压是提高血压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少数可有效降低24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水平的降压药物中,分子长效的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的优势明显。贯穿CCB 50年发展历史的不变追求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早期主要通过制剂技术改造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包括各种缓释技术与控释技术等。但到20世纪80年代,研发成功了以氨氯地平为代表的分子长效CCB。
早在20世纪90年代,Ferrucci等对比了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初始剂量氨氯地平5 mg/d,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氨氯地平可更有效控制清晨血压。氨氯地平(络活喜®)是半衰期最长的CCB类药物,这一独特优势使其能够更为平稳、持久控制血压。VALUE(缬沙坦抗高血压长期应用评价)研究共入选15 313例高危高血压患者(年龄≥50岁),随机接受缬沙坦或氨氯地平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结果发现,与缬沙坦治疗组相比,氨氯地平治疗组收缩压下降的幅度更大(图1),心肌梗死风险也更低(降低19%)。进一步分析发现,氨氯地平的这一作用与其显著降低患者清晨血压密切相关。在给药后的第20~24小时,氨氯地平组收缩压的降幅显著大于缬沙坦组(图2)。这些研究都提示,以氨氯地平为代表的真正分子长效CCB类药物是有效控制清晨高血压的基础。
氨氯地平更有效控制清晨血压的优势也可能是其能够在另外两项大型临床试验中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之一。在ASCOT(盎格鲁-斯堪的那维亚心脏终点)研究中,与以阿替洛尔为基础的传统降压治疗方案相比,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新型降压治疗方案可更有效降低包括总死亡率在内的各种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同样,在ACCOMPLISH研究中,与贝那普利和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相比,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进一步降低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下降幅度达15%。由此可见,真正分子长效降压治疗方案不仅可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同时也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有效手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