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对冠心病发病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糖代谢异常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餐后血糖升高、HbA1c升高或血糖的变异性增大。这种糖代谢异常在冠心病患者中非常常见,但是诊断率却相对较低。中国心脏病学调查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约有3/4的患者合并有糖代谢异常,而在这部分患者中,既往糖代谢异常的诊断率只有1/3。 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胰岛素抵抗(IR)。对于存在IR的患者,心血管病变在血糖升高之前就已经开始,这提示我们要更加积极的在早期就对糖代谢异常予以检出,并对其进行干预,以降低心血管风险。 IR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可划分为4个阶段。IR初期,多种炎性因子及脂肪细胞的增多激发了糖脂代谢紊乱及血管炎症反应。之后炎症因子促使血管对内皮依赖性舒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血管内压力增高,内皮细胞开始增生、迁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形成。IR的第三个阶段,患者胰岛素分泌水平增高,糖耐量受损,动脉粥样硬化也愈加明显。最终,糖代谢紊乱导致患者胰岛素分泌异常,空腹血糖水平增高,泡沫细胞堆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变化加速了冠心病的进程。此外,高血糖还通过影响脂代谢,促进血液高凝等途径降低斑块的稳定性,从而导致急性事件的发生。 长期而复杂的病理机制由始至终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伴随着糖尿病日益增长的发病率,各国指南均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如何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做出了重点推荐。ESC/EASD 联合指南就推荐应用降糖药物阿卡波糖可有效阻断糖尿病的进展;而一项荟萃了7例长期研究的分析显示阿卡波糖可显著降低T2M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并且,对于餐后血糖增高且又存在低血糖发生风险的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循证医学证据已证实,针对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发病土壤,阿卡波糖具有独特的干预功效。阿卡波糖不仅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减少胰岛素分泌,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还可预防餐后过度升高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终末期糖基化产物的生成,且阻断终末期糖基化产物通过蛋白交联、刺激炎性介质表达所引起的组织损害和血管弹性降低(图3)。 此外,阿卡波糖对其他代谢指标(血脂、血压等)的全面改善均有助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降低。阿卡波糖还可部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凝倾向;抑制进食标准餐后的凝血酶原片段和D-二聚体等指标的升高。
吴士尧教授对高血糖对冠心病发病及预后影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指出应选择可同时干预糖尿病和心血管的药物,以达到最优化的治疗目的。
低血糖对冠心病的影响 如前所述,高血糖可对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心血管疾病产生重要影响。那么,作为血糖异常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低血糖是否在冠心病的形成过程中起到直接的作用?上海长征医院的吴宗贵教授的发言围绕这一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从新的角度剖析了血糖异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应用降糖药物的安全性。 2005年ADA重新定义低血糖,指出低血糖患者应具有神经性低血糖和/或神经症状、低血糖水平和摄入碳水化合物后症状缓解的临床特征;低血糖是在各种不同水平异常低血糖浓度中的一种表现;在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治疗时,低血糖的警戒水平是≤3.9 mmol/L (≤70
上一页 [1] [2]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