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房颤导管消融2021新进展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21/6/8 10:40:35    加入收藏
 关键字:房颤导管消融 
    编者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2013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中国房颤联盟(CNAFA),并宣布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房颤,预防卒中”。在中国房颤日到来之际,本刊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少稳教授分享“房颤导管消融2021新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在早期房颤的治疗主要是靠药物预防血栓栓塞和维持治疗,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 20 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导管消融在房颤指南中的推荐级别提高的非常快。
 
    2006 年,导管消融作为一个治疗方法首次进入房颤治疗指南,但只是IIa 类的推荐,同时有很多说明及限制,如年龄不大于75岁等。到了 2011 年,“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可以选择导管消融”成为I 类推荐 A 类证据。而在2020年欧洲房颤诊断和管理指南中,除了“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是作为Ⅰ类推荐之外,“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房颤”也同样获得了Ⅰ类推荐。其中关于持续性房颤又分成两类,没有合并症的是 I A 类的推荐,有合并症的是 I B 类的推荐。而包括心衰合并房颤,如果怀疑心动过速心肌病也是 I 类的推荐。总而言之,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 I 类推荐越来越多。
 
    房颤的治疗一直存在节律控制和心率控制之争,理论上节律控制应该是优于心率控制的,但是因为传统的节律控制手段有限(主要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此在AFFIRM研究中未能证实节律控制优于心率控制,后续的多个随机对照研究也是如此。
 
    而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的EAST-AFNET 4研究证实,在新发房颤患者中进行早期节律控制要优于既往的常规治疗方案。EAST 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阳性结果,主要在于:
 
    1、 EAST 研究入选的患者是新发房颤,即从确诊房颤到入组 1 年之内的患者,实际上EAST 研究入组患者的房颤中位诊断时间为 35 天左右(从诊断到入组);
 
    2、在 EAST 研究中导管消融也是一种可选项,比如第一年有 8% 的患者做了导管消融,到了第二年有接近 20% 选择了导管消融,因为 EAST 研究干预组起始就选择节律控制,节律控制方法包括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
 
    3、另外在节律控制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中,决奈达隆占一定比例。
 
    因此,EAST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是强调早期节律控制;其次两个节律控制方法可能给病人带来获益,一是导管消融,一是决奈达隆。
 
    今年4 月份在新英格兰杂志上连续发表的 2 项关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导管消融与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STOP AF 和 EARLY-AF),这两个研究都是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导管消融治疗(分别为104例和154例),一组使用药物治疗(分别为99例和149例),其目的是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房颤复发的影响;两个研究均完成临床随访一年,最后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减少房颤发生的治疗终点上,导管消融治疗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这个可能是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导管消融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其次是现在积累的越来越多的循证证据提示导管消融维持窦律是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的。
 
    最近一个荟萃分析将最近 20 年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导管消融治疗之后,虽然有一定的复发率,有的患者需要再次或多次手术治疗,但是这些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基本上房颤不会再进展。即患者不会再由阵发的房颤慢慢变成持续的,或进展的比例非常低。但是药物治疗无论使用什么药物,最后房颤都会逐渐进展,而且常导致更多的心脏问题,如心衰、心脏纤维化等。可见使用药物治疗,我们很难阻挡房颤的进展。一旦阵发房颤的负荷越来越多,发展到持续性房颤,心衰的患者增加,血栓的患者也增加,心血管事件率随之升高。所以,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如条件允许,还是建议积极考虑导管消融治疗。
 
    近年来的研究也逐渐关注房颤从诊断到消融时间对房颤预后的影响,在一项纳入6项临床研究共4950例患者(包括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的荟萃分析中,发现如果房颤患者从诊断到导管消融的时间<1 年,则导管消融之后复发的风险明显低于那些从诊断到导管消融的时间>1年的患者(RR 0.73,95%可信区间0.65~0.82)。这个研究提示,房颤患者如果要做导管消融,应该要早点进行,无论是持续性房颤还是阵发性房颤,均应如此。
 
    除了这些临床研究的进展之外,房颤导管消融在器械上的进展也非常迅速。近年来脉冲电场消融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中受到很大关注,因为脉冲电场消融可以对靶阻滞造成不可逆损伤,实现永久的肺静脉隔离等损伤灶,而且其损伤有组织特异性,因此不会出现其他消融方式可能出现的食道瘘、膈神经损伤、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当然,脉冲电场消融目前经验尚不充足,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及研究来积累更多的经验,优化消融能量参数和消融导管的特性。
 
    射频消融目前仍是房颤导管消融的主流技术,在既往常规消融模式的基础上,近几年,点阵端温控射频消融导管也开始在临床上使用,该导管较既往导管更大的优势是可以造成更大的损伤面积,因此可以减少消融放电时间,消融损伤不可逆,且可以完成左房顶部、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同时具有成功率高和消融线不可逆的特点。上述消融技术的进步可进一步提高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
 
    随着越来越多循证证据的积累及新器械、新技术的进步,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不但地位提高了,而且战线前移了。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导管消融时代”已经来临。
 
    专家简介
 
 
    刘少稳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及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心律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工匠"、"上海好医生"称号获得者;
 
    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包括SCI论文84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47篇;主编的《心房颤动与导管射频消融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术》是我国第一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方面的专著。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心房颤动和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领域颇有建树;开展多项新技术,所参与的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4项。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点击排行 Top Hits

相关文章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1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