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GW-ICC2016】赵冬:对于糖尿病我们能做到最好的或许就是停止上升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6/10/15 20:55:5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也于6日首次发布了全球糖尿病报告,结果显示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近30年内增加了4倍,其中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2012年,糖尿病直接导致150万人死亡,与高血糖相关的心血管和其他疾病致死人数达到220万。报告还指出,没有任何国家糖尿病患者比例有实质性降低,患者比例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中上升更为迅速。对此,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赵冬教授对于糖尿病的全球负担进行了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赵冬教授

  34年间全球糖尿病患者增加了4倍

 

  4月7日恰逢世界卫生日之际,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协作组在《柳叶刀》发表了最新研究。该研究分析了1980-2014年间全球糖尿病的变化趋势,并预测了2025年糖尿病的变化。研究纳入了全球751项研究440万人口的汇总分析,结果发现,34年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增加到了原来的4倍之多。据估计,现在全球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4.22亿。即使在排除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之后,糖尿病患病率仍普遍呈现上升趋势。

 

  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很多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糖尿病患者都出现了显著的增长。进行年龄校正之后,1980-2014年,全球成年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从4.3%增长到9.0%,女性患病率从5.0%增长到了7.9%。如果按此趋势走下去,2025年可以达到全球糖尿病控制目标的男性将不足1%,女性估计只有1%,而在我国糖尿病控制达标的希望几乎为0。1980年时我国糖尿病总人数占全球18.9%,位列世界第一,到2014年,虽然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依然稳居世界第一,但在全球所占比例已跃升到24.4%。

 

图1: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控制达标率

 

图2:1980-2014年糖尿病高负担国家的排序变化

 

  在2012年赵冬教授等进行的一项研究中还发现,预测和实际观察到的糖尿病患病率比较,一般情况下,预测的患病率要比实际的患病率低。因而,我们所预测到的全球2025年的糖尿病患病率情况还不是最坏的,实际情况将要比我们预测的要糟糕的多。另外,赵冬教授还指出,在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巨大的糖尿病后备军,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糖尿病前期患者占9.7%,男性占10.6%,女性占8.8%,并且这个数据还在持续增长。

 

图3:预测和实际观察到的患病率比较

 

  对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只要有糖尿病就直接列入高危

 

  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具有更高的心血管死亡风险。2014年《柳叶刀·内分泌学》发表的一遍文章对全球导致心血管病的代谢因素进行了排序,结果发现,血压、血脂、血糖、肥胖是影响最大的代谢因素。2016年8月4日《糖尿病护理》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糖尿病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并且糖尿病患者不仅是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死于癌症以及其它非心血管病的风险也比非糖尿病患者要高,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一般同时存在多种异常,这将给人体带来全方位的危害。

 

  2006年,美国著名的Framingham研究曾经对50岁以上人群的终生风险(50—95岁)进行了研究,该研究纳入了1971-2002年间7926例参与者,结果发现,糖尿病是最大的终生风险因素。201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的额外死亡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小于55岁的人群中,糖尿病将是最大的一个死亡风险因素。2016年发表在《糖尿病研究和临床实践》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针对美国人,仅糖尿病就会使其减少10.5年的寿命。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在提示,糖尿病在心血管预防上的地位必须转变。

 

  赵冬教授指出,目前,在各国的心血管病相关指南中,糖尿病均列入了最为重要的因素。以往在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除了考虑糖尿病,还会考虑其他因素,诸如血压、血脂……然而,现在评估中,若患者有糖尿病,将直接列入高危,若还有其他的症状,将列入极高危行列。其实在2013年ACC/AHA拟定的血脂指南中已经将糖尿病列入高危因素,只要有糖尿病,不需要进行危险评估就是高危。在我国即将发表的《201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也指出,对于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无需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可直接列为高危或极高危人群。

 

  世界心脏联盟曾经发起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全球倡议书,在倡议书中,我们通过减少10%的过量饮酒、10%的体力活动不足人数、30%的食盐量、30%的吸烟率以及25%的血压水平未达标率,以此来减少由慢病引起的约25%的过早死亡。然而,对于糖尿病/肥胖我们能做到的却只有停止上升。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聂会珍



糖尿病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